新华社报道称,近日,立陶宛新政府总理金陶塔斯·帕卢茨卡斯与14名部长在议会进行了宣誓就职仪式。报道称,在今年10月举行的立陶宛议会选举中,社会民主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,之后该党推举帕卢茨卡斯为立陶宛新总理。日前,立陶宛议会选举帕卢茨卡斯为总理。当日,立陶宛议会投票通过了由总理帕卢茨卡斯提交的新政府施政纲领。该施政纲领强调,新政府以让国家回归和谐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目标,并且将此视为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。立陶宛总理候选人金陶塔斯·帕卢茨卡斯再次就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作出表态。此前,他就曾表示,一旦上任,他所领导的政府将谋求恢复与中国大陆的全面外交关系,修补由于台当局在维尔纽斯设立所谓“台湾地区代表处”而产生的裂痕。不过,有分析人士指出,尽管帕卢茨卡斯释放出修复对华关系的信号,可他也强调,立陶宛不会“不惜一切代价”来修复对华关系,其领导的政府也不会改变当前的政策,例如继续维持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往来等。据分析人士透露,在2021年时,立陶宛做出了一系列严重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。首先,立陶宛退出了“17+1”合作机制,随后又通过多项决议,更为过分的是,竟然准许台湾地区当局以“台湾地区”的名义设立代表处。这些行为毫无疑问直接触及了中国大陆的红线。面对立陶宛的这种行径,中方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。中方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,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进行约束,并且让中欧班列停止在立陶宛停靠。这些反制措施对立陶宛的经济产生了极为沉重的打击。仅仅一年之后,也就是2022年,立陶宛的GDP就下降了0.5%;到了2023年,其GDP的降幅进一步扩大,达到了1.3%。中国的一个决定对立陶宛产生了巨大冲击,就像给了它重重的一击。原本经过立陶宛的中欧班列不再走这条线路了,众多企业也陆续撤离立陶宛,这使得立陶宛的外贸出口量大幅下降,经济状况不断变差,通货膨胀、能源危机等问题也接连出现。立陶宛终于体会到了被全球最大市场排斥在外的苦果。在近两年的时间里,立陶宛开始到处发声,表示希望能够修复和中国大陆的关系。然而,立陶宛的这种求和之举充满了虚伪性和欺骗性。一方面,立陶宛嘴上说着要和中国改善关系;另一方面,在台海问题上却态度含糊不清,甚至还偷偷地和台湾地区当局官员进行勾结。有分析人士作出评论,就当下的状况而言,双边关系要实现正常化或许得花费更长的时间。事实上,立陶宛的新总理帕卢茨卡斯和前任总理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,他们都坚定地代表着各自一方的利益。帕卢茨卡斯宣称要修复两国关系,这是确凿无疑的。不过,立陶宛政府并不会更改现行的政策,像维持与中国台湾地区的贸易往来这种情况就不会改变。这其实是一种试探之举,其更深层次的企图是想两边得利,看看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哪一方能够给予更多的利益。分析人士指出,立陶宛若想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,简单来讲,就必须关闭其所谓的“台湾地区办事处”,并且承认错误,否则中国政府不会轻易恢复与其的外交关系。部分激进的立陶宛政客公然宣称:“我们无需再做任何事来解决与中国的问题,因为中国再也无法对我们怎样了……”在立陶宛的观念里,应由中国做出改变来恢复双边外交关系。然而,分析人士强调,如果立陶宛继续肆意妄为,中国也必然会坚守原则。同时,中国正告台湾地区当局,妄图挟洋谋“独”必然是失败的结局。有分析人士透露,立陶宛外交部发表声明,宣布将中国驻立陶宛的三名外交官列为“不受欢迎的人”,并以“违反了相关法律”为由,要求他们限期离境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,立陶宛的相关举动毫无依据。中方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这种粗暴的挑衅行径,同时敦促立陶宛马上停止任何损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行为,莫要为中立两国关系设置阻碍。而且,中方保留针对立陶宛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近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称:“我们已经注意到立陶宛方面的相关表态。大家都知道,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做法,才是致使中立关系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。”由此可以看出,中方明确指出,中国与立陶宛外交关系出现问题,压根不是贸易纠纷造成的,而是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犯下错误。中方还表示:“我们对话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,希望立陶宛能够重新回归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道路上来,严格遵守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,从而为双边关系正常化创造有利条件。”分析人士指出,立陶宛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有着从合作逐步转向对抗,进而又走向求和的复杂历程。当前形势下,要在中美之间达成平衡并非易事。对立陶宛而言,若想为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创造条件,就必须在其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关系方面作出重大调整。今后,立陶宛能否成功修复与中国的关系,取决于它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能否找到恰当定位。在中国这边,原则是绝不可妥协的底线,而立陶宛的抉择将左右其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未来走向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